人民網北京8月21日電 (邱越 閆嘉琪)9月3日,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將再次亮相天安門廣場,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閱兵式奏響雄渾的旋律,為國之大典營造庄嚴熱烈的氛圍。屆時,解放軍聯合軍樂團與合唱團將一起站在天安門廣場中心的國旗下方,面向天安門進行奏唱。
首次有部分女隊員參加的軍樂團,位於所有參閱隊伍的最前排、最中央。國旗班要按照軍樂團演奏的國歌,按每分鐘96拍完成升旗,全曲演奏46秒,分秒不差。並且,軍樂團演奏的精准對確保閱兵方隊步伐整齊、銜接緊密影響重大。
烘托現場氣氛,控制閱兵分列式節奏
閱兵現場隆重的氣氛,要靠音樂來烘托,整齊劃一的分列式需要樂曲來控制節奏,方隊正步通過主席台時,每分鐘112拍,快一拍、慢一拍都不行。可以說,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的演奏,關系到整個閱兵儀式能否整齊順利。
據介紹,軍樂團此次演奏的難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演奏曲目的難度系數明顯提高,個別曲目速度放慢,這在以往的閱兵中從未有過,為的是突出閱兵現場庄重感,但這也使演奏難度明顯增大。另一方面,面對非專業的隊員們,訓練難度明顯提高,“不同於專業人員,對他們而言音准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另外,要是節奏不齊,演奏就成了一鍋粥。”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總指揮張治榮說。
張治榮已參加過4次大閱兵,隨著從演奏員到總指揮的角色轉換,他深深感到擔子越來越重、責任越來越大。54歲的他像普通戰士一樣,每天和演奏員一起與烈日酷暑斗爭,持續指揮2小時以上。“每分鐘112拍,就是112下動作,一天訓練下來,對體力的挑戰非常大。”張治榮說。
普通戰士在訓練中,也可謂拼盡了全力。軍樂團南京軍區代表隊的7名小號手演奏員,堅持每天在小號上挂2瓶水,像練端槍一樣練端號,練就了端號3小時紋絲不動的硬功。
與解放軍合唱團清一色的軍校大學生不同,軍樂團隊員中年紀45歲以上的有20多人,最大的49歲,他們身背二三十斤重的樂器,與年輕戰士一起,在烈日下一站就是4個小時。有些隊員暈倒在訓練場,稍事休息之后又立刻投入訓練。
張治榮坦言,與軍樂團參加的其他演出活動相比,針對大閱兵的訓練最累,責任重大,同時榮譽感也最強。
女演奏員首亮相
此次閱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15次抽組聯合軍樂團,軍樂團隊員由來自全軍各大單位的1000多名官兵組成,且首次出現部分女演奏員和女分指揮。
這些女隊員們和男隊員一樣,加入聯合軍樂團之前都堅守在各自的戰斗崗位,可謂一手拿槍、一手拿號,且槍不脫靶、號不走調。
來自第二炮兵某部女子導彈發射連的丹巴拉姆是一名導彈發射手,並且是全軍首批唯一女子導彈發射連的一名操作發射號手。這位90后藏族女戰士集訓之初業務基礎相對薄弱,為了趕上訓練進度,她把每天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練習樂器,早上早起一小時練習號嘴,晚上熄燈以后還打開台燈背譜。飛快的進步,讓全隊戰士交口稱贊。
來自上海的黃沙也是一名90后女戰士,來到閱兵訓練基地后,被選為女兵分指揮,成為唯一一名空軍女分指揮。面對指揮崗位上的從零開始,黃沙從未放棄和退縮,即使帶傷堅持也從未喊過一聲苦和累。在踏實刻苦的訓練下,黃沙進步顯著,如今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藍色方陣的靚麗女指揮。”
聯合軍樂團負責人表示,100多名女兵加入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為軍樂團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實地探訪閱兵訓練基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