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步,4分20秒,隻為國歌奏響那庄嚴一刻
升旗儀式護衛方隊教導員劉雙林介紹,紀念大會當天,當主持人宣布紀念大會開始時,伴隨著轟鳴的禮炮聲,國旗護衛隊將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平台走下,闊步走向國旗基座。他們不僅是紀念大會第一個亮相的方陣,也是所有受閱單元中聚焦時間最長、出鏡率最高、步伐變化最多、站立時間最長的方陣。屆時,他們肩扛禮賓步槍齊步正步行進,227米過程中沒有踩點音樂,還要和禮炮鳴放的時間精准配合,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
121步有何深意?升旗儀式護衛方隊總教練邱亮向記者介紹,護衛方隊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出發,寓意著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隆隆的炮聲中,護衛隊沿中軸線向北行進,正步行進121步,寓意從1894年甲午戰爭至今121年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平凡歷程,中華民族不畏艱難,滿懷信心,走向未來;70響禮炮鳴放用時4分20秒,他們必須在這期間准確無誤到達指定位置;分毫不差地把五星紅旗高高升起,是他們最大的光榮與夢想。
短暫的4分20秒,復雜的227米,隊伍行進的方向和速度的把握至關重要。武警升旗儀式護衛方隊方隊長兼帶隊警官王丙乾曾經擔任過天安門國旗護衛隊隊長,在他心中,即使是重復了無數遍的訓練,都當作第一次訓練。他介紹說,隊列訓練必須“動靜分明”,而且要用“繃勁”和爆發力。因此,訓練時大家都會在槍上和腿上負重,他們的手臂和腿上也都要綁著厚厚的沙袋,不斷練習。強化訓練的時候,官兵每天都要練到晚上11點多鐘,第二天早晨6點鐘又要繼續訓練,衣服總是濕了又干,又干了濕,時間久了,堅硬的水泥訓練場上被他們磨出了一道道黑色腳印。
擎旗手趙一名原是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戰士,他走在隊伍最前面,不僅要穩穩地擎住國旗,而且還要牢牢地把握“前進的方向”。一開始,為了保証動作穩定性,趙一名想盡辦法進行負重練習,增強臂力,在15公斤重的旗杆上再負重10公斤進行超強度訓練,每天訓練達10個小時,腳磨破了鑽心的疼,他就把腳上纏上紗布穿上比自己腳大兩號的鞋子繼續訓練。
8月25日晚,升旗儀式護衛方隊在夜幕中進行訓練。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牛成浩 攝
護衛國旗,重於生命,鑄就一生榮耀
閱兵時刻是短暫而又漫長的,閱兵人的眼神是堅毅而又威嚴的,當國歌響起的那一刻,他們倍感光榮。
王丙乾是升旗方隊“最老的兵”之一,從一名國旗護衛隊戰士到中校警官,他從未離開過國旗護衛隊,並成為了護衛國旗的“特使”。他參加過97年香港回歸慶典任務和1999年、2009年兩次國慶閱兵任務。每次談起從軍經歷,他總會這樣說:“擔負閱兵任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和培養,作為國旗衛士我無上榮光,能參加閱兵更感覺無限榮耀。”
周艷峰是武警升旗儀式護衛方隊二中隊隊長,今年是他第三次參加大閱兵任務。這些年來,他和戰友們一起用汗水澆灌著夢想,用熱血鑄就著忠誠,用一家不圓萬家團圓的奉獻精神,詮釋了國旗衛士的豪情壯志。在他的19年的軍旅生涯中,三次接受祖國檢閱,使他贏得了從軍路上的無上榮光。
升旗儀式護衛方隊總教練邱亮,因為有參加1999年、2009年閱兵的經驗,能力突出、政治過硬而被選拔為方隊“總教頭”。他說,“訓練場就是戰場,閱兵場上倒下就是戰場上繳械投降!我們練的不只是動作和本事,更重要的是品德、是血性、是靈魂。閱的是兵,背后是魂。在這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中,我們展示的不僅是武警的形象,更是中國軍人的形象,乃至中國人、亞洲人的形象!”
“銘記歷史閱兵場上展國威,牢記使命強軍路上當先鋒。”閱兵訓練場上血紅的標語在無聲嘶吼,官兵邁著整齊有力的正步,昂揚走在強軍中國夢的大道上!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