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閱兵幕后珍聞:軍服專家詳解多地形迷彩服(圖)【2】

2015年09月06日08:25  來源:中國軍網  手機看新聞

  

  勝利日大閱兵時,多地形迷彩服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呈現神奇的“變色”效果。圖為呈現綠色效果。

  問:迷彩服的主要功能是偽裝,多地形迷彩這麼好的偽裝效果是通過什麼來實現的?

  答:首先,多地形迷彩通過多色漸變的迷彩進行更加模擬自然的偽裝。通過多種漸變色的互相穿插、泥點疊合以及淺色高光和暗色陰影的綜合運用,多色漸變迷彩的色彩層次豐富,顏色逐漸發生變化,互相疊合,邊緣輪廓也模糊了起來。其次,是利用視覺認知理論進行偽裝。利用圖案的三維視錯、圖底轉換、顏色視錯設計,使得多地形迷彩圖案呈現出立體多層次、黃色和綠色在各自背景中出現對應色面積擴張、圖案和底色互相轉換的特點。這避免了以往迷彩圖案的強烈色彩和輪廓對比導致的視覺注意,使得多地形迷彩十分自然。再次是通過平衡尺寸和空間混色進行偽裝。最后是通過光譜反射率的分散性進行光譜偽裝。以上偽裝技術形成的綜合效果是,當觀察置於背景中的多地形迷彩時,多地形迷彩會使得人體外形輪廓模糊並融於周圍環境,觀察者即使發現了什麼,也會覺得它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進行清楚辨認。

  問:閱兵亮相后,多地形迷彩讓人耳目一新,“吸睛”效果明顯,這裡面肯定蘊含著科技人員的大量辛勤勞動,能否講講具體的研發過程?

  答:在單兵偽裝理論研究方面,基於單兵戰技術動作分析,項目組對叢林、荒漠、林地等典型背景的地面背景進行了大量觀察及圖片分析﹔對比分析全球20多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作戰地貌下的迷彩圖案、特點及其發展歷史。在迷彩圖案設計方面,項目組的專家們奔赴多地採集典型作戰背景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作戰背景下的相關地物波譜數據,建立了各主要顏色在可見光及近紅外區的色度學指標。經過前后共三十多輪的反復繪制、評價、印花、修改等,最后確定了迷彩圖案。在印花工藝方面,通過特殊手段降低了基布在近紅外波段的反射率,滿足近紅外偽裝需求。

  多地形迷彩的研制是團隊合作的結果,項目組成員及合作單位均付出了大量努力。在研制過程中,施楣梧高工提出了將視覺認知理論用於迷彩偽裝的想法﹔王焰工程師帶著數十套我軍和外軍迷彩,到全國各地進行迷彩偽裝效果評價﹔我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這幾年來一直堅持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不同地點,採集各地典型地物的光譜曲線。2013年,在國外訪學期間,我對各國迷彩的發展歷史、典型特征、顏色斑塊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此外,多地形迷彩服的研制也得到了各合作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此對北京聯合大學滕雪梅老師、北京師范大學張學民教授一並表示感謝。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