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實戰 注重宣傳
與北約國家相比,在冷戰期間蘇聯和整個華約極少組織旨在增強各國訓練水平和協同能力的比賽。當時,蘇聯的軍事力量在華約中呈現“一家獨大”的態勢。雖然蘇聯軍隊每年都會舉行大量的技能比賽和演習,但僅允許華約國家派出觀察員參與,並不開放其他國家派出代表隊參賽。
進入21世紀后,俄羅斯出於宣示地位、展示軍力和裝備、開展國防教育和在軍事交流中檢驗部隊等目的,開始嘗試將“坦克兩項”這一軍隊內部競賽擴展為一場覆蓋地面作戰主要作戰形式和裝備的比賽。由於缺乏在國際層面舉辦軍事競賽的經驗,俄羅斯在比賽課目、具體規則等方面走了一些彎路。在這方面,北約各國在舉辦“銀杯賽”“菲卡斯圖杯賽”“空中機動競技賽”等一批國際軍事競賽的過程中,也曾暴露過不少問題。
以“銀杯賽”為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銀杯賽”作為北約各國陸軍間最重要的坦克射擊競技比賽,僅設立了固定炮位對靜止靶和移動靶射擊兩個課目,比賽內容與實戰脫節較為嚴重。北約中最重要的坦克強國美國,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願派出隊伍參加“銀杯賽”。1977年,第十屆“銀杯賽”重點開始對比賽課目進行改革,比較全面地模擬了北約與華約在聯邦德國發生坦克作戰時的最可能作戰形式,對坦克的指控系統、傳動系統、火力以及乘員組的綜合素養進行了全方位的考驗。
隨著“銀杯賽”的比賽形式日趨貼近實戰,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約各國的裝甲兵的參賽熱情都被調動起來。從1977年開始,美國裝甲部隊雖然僅在1987年取得一次冠軍,但他們再未缺席過任何一屆“銀杯賽”。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銀杯賽”也逐漸成為北約新式坦克的最好“秀場”。
圍繞具體裝備進行的軍事競賽,除了能夠提高部隊技戰術水平、增進盟友間的了解和配合度之外,也是宣傳本國武器裝備和軍工水平的最好平台。“獵迷”巡邏機在“菲卡斯圖杯賽”中暴露的問題,直接導致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採購美國的“P-3”反潛機。“C-130”在國際市場上的熱銷,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在“空中機動競技賽”中的出色表現。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