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海軍陸戰隊“90后”雙胞胎兄弟競技閱兵場(圖)【2】

2015年08月25日15: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無血性,不軍人。兄弟倆爭著學、比著練,在方隊營造了‘比、學、趕、幫、超’的濃郁氛圍。”看著姜文、姜武的軍姿越來越挺拔,劉曉雷心裡也暗自高興,自己的激將法奏效了。

雖然教練的笑臉多了,但姜文、姜武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他們明白,進步快,並不意味著自己比別人優秀,要想趕上並超過別人,必須奮起直追。

“不就差1厘米嗎,挺一挺胸脯就能夠!”

有時,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就當姜文和姜武為了拿到進京受閱的“入場券”而揮汗如雨的關鍵時候,一條硬性要求,卻徹底澆滅哥哥姜文的希望之火。方隊要求所有受閱人員的身高必須在1米8以上,姜武剛好達標,而姜文卻隻有1米79。

“你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但身高是條硬杠杠,回到原單位后,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找姜文談心時,中隊指導員曾憲洲的話還沒講完,姜文的眼圈就紅了。

1厘米的差距,是橫亙在姜文面前的一道溝,也是刺在姜武心中最深的痛。雖然不舍,但姜文還是含著淚,一個人悄悄地收拾行李。看著一向自信開朗的哥哥失落的樣子,姜武上前一把奪過哥哥的背包,仍在地上。

“哥,不能走,你難道忘了我們的約定嗎?我們說好了要一樣走過天安門的。不就差1厘米嗎,挺一挺胸脯就能夠!”姜武動情地說:“你是哥,別讓我瞧不起你!”

雖然隻比弟弟早出生了幾分鐘,但從小到大,都是姜文處處護著姜武。然而,此時此刻,姜文發現,弟弟成了他最堅強的依靠。

擦掉眼淚,兄弟倆找到方隊領導,立下“軍令狀”:進京之前,如果不能拔高1厘米,立馬卷鋪蓋走人!看著兄弟倆真摯的表情,再想想他們平時的表現,方隊領導最終同意給姜文一個機會,但隻能作為預備隊員參訓。

“你們是雙胞胎,姜武身高1米8,你也隻差1厘米,應該不是淨身高問題,可能是以前練散打含胸習慣了,使勁拔一拔,而且你年齡小,骨骼還沒有閉合……”一天,姜文專門給自己的武術教練打電話,聽到教練專業的分析,姜文的信心更足了。

每天早上一起來,活動開身體后,姜文就到器械場“吊”單杠,拉伸筋骨。每次訓練完了,壓腿、拉韌帶,每一步都必須做到位。走路,身體使勁往上頂,就連晚上睡覺,都用背包繩把自己的雙腿綁在床上。在下苦功夫的同時,家裡還寄來了營養品,幫助姜文補充能量,增強體質。

要想成為一名正式的受閱隊員,身高只是第一道門檻,其他的各項訓練也都不能落下。一次,在進行上下車動作訓練中,姜文的左腳不小心崴了一下。但他不動聲色,忍著巨痛,繼續參加訓練。中午回到宿舍脫掉襪子,看到他的腳踝處腫得跟個“大饅頭”似的,戰友們才知道他崴了腳。

“瞎胡鬧,一點都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教練劉曉雷輕輕給姜文揉著受傷的腳踝,眼圈竟不覺濕了……

就是憑著這股用心勁,海軍首長到方隊檢查工作時,姜文、姜武兄弟倆被選為上下車科目示范人員。那天,兄弟倆人沉著冷靜,配合密切,車下11步、蹬車6步動作干淨利落、整齊大方,贏得陣陣掌聲。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訓練水平的不斷提升,姜文的身姿也越來越挺拔。兩個月過后,一量,還真“拔高”了1.1厘米,順利的從預備隊員轉為正式隊員。

“誰表現好,就誰先給家裡打電話!”

“會理發、會打拳、會照顧人、肯干活”,這是戰友們對姜文、姜武兄弟倆的共同評價。

“話不多,但是有副熱心腸。”同年兵王佳偉給記者講了這麼一件小事。

5月下旬,方隊從駐訓地轉運裝備返營,五六個人負責固定捆綁一台突擊車,可是很多新兵戰友不太熟悉操作流程,干起來手忙腳亂。

裝甲專業出身的姜文、姜武卻是條理清楚,很順利就完成了任務。雖然已經汗流浹背,但他們看到其他組的戰友還沒有找到頭緒,主動上去幫助。那天下午,姜文、姜武都搶著干,就看誰使的勁兒大,幫助的人更多。

助人為樂,兄弟倆都願意,但是拖后腿的事,他們從來不干。這不,進駐北京閱兵村沒多久,姜文、姜武就又遇到了煩心事。

“精益求精,必須一流。閱兵進入集中訓練階段,方隊對訓練的要求更高了。”同排面的中士張寧微告訴記者,有段時間,方隊總教練會時不時點我們排面的下巴線不齊,其實說的就是姜文、姜武。

“地瓶蓋”這是山東話講下巴上翹,平時大家都不覺得有什麼,但站到隊列裡,還是有些影響排面的整齊度。

“不行就練,一定不能拖方隊的后腿。”姜文這樣告誡自己,同時,也是這樣囑咐姜武。后來,每當他們站在排面中,就用力收起下頜,使勁往上頂起后腦勺,排面的整齊度也慢慢好了起來。

一次,到了晚上九點半訓練才結束,等回到宿舍,大家幾乎都累得不想動了。而恰恰這時,第二天合練的通知又悄然而至。為了以最嚴整的軍容迎接合練,方隊要求頭發長的同志晚上必須理掉。

“來來來!理發咯,完了洗個澡,帥帥的迎接明天合練!”以前在連隊學過理發,姜文、姜武就拿出理發工具熱情地張羅著。兩個人忙活了一個多小時,才把戰友們的頭發理完。完了,大家都紛紛洗澡睡覺了,這兄弟倆還一點點把地上的碎頭發打掃干淨。等忙完,躺在床上已經快12點了……

為戰友傾情付出,反過來,大家也都樂於幫助這對熱心腸的雙胞胎兄弟。為了進一步提高兄弟倆的訓練水平,搞活訓練氣氛,中隊還專門指定兩名教練給他們“開小灶”。

師傅比拼、徒弟打擂。兩名教練都是互相不服輸的“角”,非要將這對兄弟分個高低,類似於夾扑克、頭頂碗、半腳掌站台階等加練方式都用在了他倆身上。這雙兄弟也互不服輸,私下約定:“這個周誰表現好,得的表揚多,誰就先給家裡打電話。”

比干勁、比毅力、比進步。不僅在訓練場上一爭高下,研制改進訓練器材,兄弟倆也是不遺余力,比如方隊的擺頭量角器、敬禮擺頭移動定位器等輔助訓練器材就凝聚了雙胞胎兄弟的智慧。

“兒子,離正式閱兵沒幾天了,你倆都要好好練!還有,姜文你是哥哥,凡事要多讓著點弟弟……”又一個周末的晚上,聽著媽媽的這句“叮囑”,姜武樂了,笑嘻嘻地對姜文說:“哥,聽到沒?老媽讓你讓著我點!”(周啟青、董文平、夏德偉)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