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青 攝
周啟青 攝
周啟青 攝
“姜文,快把電話給我,你不就比我早出生幾分鐘嘛,憑啥每個周末都是你先給家裡講電話?你把好消息都說完了,我說啥?”
“姜武,咱不是說好了嘛,這個星期誰表現好,誰就先給家裡講電話,有本事你下周超過我……”
一個周末的晚上,在閱兵村看到這一幕,記者也是忍俊不禁。在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車方隊有一對“90后”雙胞胎兄弟,哥哥叫姜文,弟弟叫姜武。名字很響,但他倆可不是電影明星。
“不管干啥,咱們都不能讓人瞧不起。”
姜文、姜武,顧名思義,家人希望這哥倆能文能武。能武,13歲就讀山東萊州武術學校,五年專攻武術散打﹔能文,入伍后每天堅持讀書看報,是連隊小有名氣的“理論通”。
懷揣夢想,對軍營的無限熱愛迅速轉變為姜文、姜武鍛造陸戰精兵的血性豪情。
擔任新兵連“武教頭”,兄弟倆不僅把軍體拳打得虎虎生威,還給戰友傳授了不少散打格斗技巧﹔輕武器射擊訓練,他們刻苦訓練,練成舉槍就發、白發百中的“肌肉記憶”……憑借過硬的軍事素質,新兵結業考核時,兄弟倆成績均全優,雙雙獲得嘉獎。
“兄弟倆人著實表現優秀,如何將他們分配,當時可讓我犯了難。”該旅兩棲裝甲團軍務股長馬茂富告訴記者,新兵下連時,好幾個連隊都搶著要這對雙胞胎兄弟。沒辦法,在馬股長的提議下,幾個連長“上台打擂”,最后再征求兄弟倆自己的意見。
最終,哥哥姜文到了坦克一連,弟弟姜武分到了戰車三連,但不巧,倆人都成了炮手,並且在當年的實彈射擊中都打出了四發三中的好成績。
今年初,一聽說旅裡要組建兩棲突擊車方隊參加抗戰閱兵,兄弟倆都遞交了“請戰書”,還約定要一起走過天安門。然而,從腿腳稱王的搏擊場到步伐一致的閱兵場,姜文、姜武所要面對的困難還真不少。
教練員劉曉雷第一眼見到兄弟倆站軍姿的樣子,皺著眉說:“不愧兄弟倆,兩眼無神,而且含胸駝背,一個月矯正不好就別站在這裡了!”
面對教練挑剔的目光,兄弟倆頓時有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比武的擂台上,為了減少被對手攻擊的面積,必須時刻含胸收腹,側身對敵﹔而在搶灘登陸的戰場上,他們同樣要擠在狹小的站位上瞄准、擊發。
“不管干啥,咱們都不能讓人瞧不起。”當天晚上,兄弟倆聊了很久,決定要用行動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要想改變別人的看法,唯有先改變自己。訓練時,教練講的每句話,姜文和姜武都聽得格外認真。訓練間歇,別人都在休息,兄弟倆還在對著鏡子糾正軍姿姿態,用心領會動作要領。中午和晚上,他倆背靠牆,尋找腳、腿、腰、肩、頭五點一線的感覺,有時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
為了克服自身的一些孤僻動作,兄弟倆也是想盡了辦法。頭歪,偷偷在領口扎上別針,晚上睡覺不用枕頭。胯部突出,就在床上進行端腹訓練和仰臥起坐﹔背不直就綁“T”字架,走路必須時刻挺直腰杆,就連吃飯腰上都系著武裝帶。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