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殲-16和殲-11D如何定位?
目前殲-16還沒有沒有進入量產階段,又推出了殲-11D,而殲-11B/BS仍處於量產當中。那這些戰機在解放軍空軍當中是如何定位的呢?事實上並沒有定論。相對於中國自己的殲-11系列戰機,殲-11B/BS已經很成熟,並且成本低,適合量產。殲-11B/BS主要用於爭奪制空權。殲-16是多用途戰機,即蘇-30MKK/MK2的仿制版。如果不搭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可以批量列裝。殲-16主要用於攻擊陸基目標或者艦船,也能用於空戰。
殲-11D是殲-11B的升級版,將搭載無源相控陣雷達並擁有更多的武器挂架。既適合空戰又能參與對地作戰。在下一階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可會將會搭載於殲-11D的升級版——殲-11E或者殲-11F。
從首次披露殲-15和殲-16的名字以及官方公開戰斗機的圖片,到現在已經七八年過去了。到2014年4月,沈陽飛機制造廠依然沒有能夠量產這兩種機型。在和俄羅斯就蘇-35戰機談判不斷遭受挫折,沒有突破的情況下,殲-11D亮相了。在這背后,中國好像是在向俄羅斯傳遞一個明顯的信號。蘇-35出口中國的最關鍵的問題是雙邊缺乏信任。如果是印度和俄羅斯就此談判,相同的問題不會拖延如此長的時間。
在殲-11D亮相之后,令人驚訝的是一些人竟然拿來和蘇-35進行比較,甚至一些美國媒體也在相應這些揣測。這一點意義都沒有。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