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外媒稱殲20空戰不如美俄四代機 專家斥其偏頗

2015年09月18日09:45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陳虎點兵:評價戰機優劣不能僅考慮空戰性能

近來網上開始流傳研制編號為2016號的殲-20試飛機信息,因而圍繞殲-20的討論又開始熱了起來。《參考消息》轉載了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的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也是以殲-20為主題,對比中美俄三國研發的四代飛機哪個更好。除此之外,還刊登了一篇有關殲-20和T-50的優劣比較的文章。文章認為,殲-20是四代機,雖然在技術上有很多突破,但發動機還不是很先進,所以在空戰性能方面,與F-35相比,性能優勢並不是很明顯,比T-50在空戰方面也要吃虧。對此,筆者站在軍事愛好者和發燒友的角度表達關於戰斗機和制空權的一點看法。

空戰並不是奪取制空權的唯一手段

很多人講戰斗機是空戰用的,而空中力量的最終極目的便是取得制空權,這是空中力量執行其他任務的前提。但是對奪取制空權來說,空戰並不是唯一手段,甚至不是最佳手段。從歷史上戰爭的例子來看,會發現真正在空中被對方戰斗機擊落的飛機數遠不如在地面被擊毀數量多。實際上無論是從二戰還是戰后的局部戰爭實際戰例上來看,奪取制空權的首要手段是攻擊、摧毀對方的機場、雷達站、指揮中心,換言之是通過摧毀敵方的空中作戰體系來獲取制空權。

實際上,單純空戰是一種防空作戰的手段,在奪取制空權作戰中僅僅是輔助的手段。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對地的遠程攻擊武器越來越多,不僅機載的對地攻擊作戰武器可以實施遠程打擊,地面發射的遠程巡航導彈、遠程常規彈道導彈都可以實施遠程精確打擊。並且這種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實際上具備了摧毀對方空中作戰體系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空戰在奪取制空權的作戰中地位實際上處在日益下降的狀況。

老牌空軍國家,包括美國自己,對這個問題認識的很清楚。從戰后的二代機開始,如美國的主力戰機F-4,空戰性能不錯,而它的對地攻擊能力、載彈能力更強。到了三代機,同樣如此。美國的F-15、F-16不僅空戰性能優秀,其對地攻擊能力相當強大。到了研發四代機時,如最典型F-35,實際上在設定這些飛機的研制指標時,把遠程隱身、突防和攻擊能力放在第一位,相比之下反而把空戰能力放在后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既然空戰不是奪取制空權的唯一手段,甚至不是最佳手段,比較戰斗機的優劣就不能僅僅比較它的空戰能力。在戰斗中,戰斗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和空戰能力應該相提並論,這是分析和認識現代飛機性能優劣不能忽略的一點。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