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軍事專家解讀:國旗國徽誕生的故事【2】

2015年10月09日08:44  來源:央廣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軍事專家解讀:國旗國徽誕生的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資料圖)

  國徽誕生的歷程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成立后,向全國征稿國徽設計方案,共征集到來自海內外國徽圖案稿件112件,圖案900幅。但這些設計,多把國徽想象成普通的主意或紀念章,沒有令人很滿意的設計方案,勉強可供參考選擇的僅四五式,也未形成一致意見。

  有鑒於此,毛澤東決定“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以慢一點決定,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原小組還繼續存在,再去設計。”

  1950年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圖案。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受邀,分別組成了以梁思成、林徽因為首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展開競賽性設計。最終,國徽審查小組確定採用梁思成等設計的國徽方案。

  梁思成小組設計國徽的核心內容是以一個璧(或瑗)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以紅綬穿瑗的結襯托而成圖案的整體,按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梁思成組吸收了張仃組以天安門為主設計思路。

  周恩來對方案又提出一些具體的修改意見,他說:“圖下面帶子聯結一起,象征著工農團結﹔印時用金色和紅色,若用黃色和紅色,則不夠美觀,金色和紅色表現了中國特點。”與會委員也就“將國徽中的五星改小一點,去掉天安門旁的小欄杆,使天安門的門洞更加明顯”等細節部分提出了建議。

  6月23目,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1950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國旗國徽都是國家的象征,是國家獨立的一種標志。回顧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旗國徽的誕生的過程,對我們增長愛國主義知識和情感,為投身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信有著重要的意義。(國防大學 劉波)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閆嘉琪、楊牧)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