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組圖:揭秘我國閱兵史上首次組建的合唱團【2】

2015年08月25日08:16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解放軍聯合軍樂團訓練場景。 中新社發宋吉河

  願景·矚目

  聯合軍樂團、合唱團的領導和隊員們,喜歡用“閱兵第一眼”“閱兵第一聲”來形容自己。這絕非夸大其詞。

  1000多名軍樂隊員和1000多名合唱隊員正對天安門城樓,站立在國旗下,處於整個廣場中心最顯眼的位置。閱兵儀式正式開始前,合唱團就在聯合軍樂團的伴奏下開始演唱,是整個紀念大會的最早亮相。

  一場事關金戈鐵馬的檢閱,為何掀開大幕的卻是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音樂藝術?中國,究竟要在此刻用軍樂和歌聲告訴世界什麼?

  曾先后在1984年、1999年、2009年國慶閱兵中分別擔任指揮、總指揮及聯合軍樂團團長,這次又執印合唱團的著名指揮家於海,無疑最有發言權。

  “音樂是跨越國界、跨越種族的‘世界語言’,是消除隔閡、拉近距離的‘心靈之橋’。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這一特殊的國之大典上,聯合軍樂團和合唱團的存在,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暖場表演和背景伴奏,而是作為特殊的受閱方陣,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作為特殊的形象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民族魂魄和強國氣魄。它是整個閱兵式上的獨立要素,是徒步方隊、裝備方隊、空中梯隊等人民軍隊的硬實力展示之外的軟實力呈現。”在於海看來,這一次,在我國閱兵史上首次組建合唱團,意義更為重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歌聲,就是70多年前抗日烽火中不願做亡國奴的中國人的吶喊,更是如今走在強軍新征程中的人民軍隊的號角。它是久遠的更是新生的,是悲壯的更是激昂的,是氣、力、心、魂的交響共鳴!”

  同樣的問題,記者在擔任此次聯合軍樂團團長的解放軍軍樂團團長鄒銳那裡,找到了同樣深刻的答案:“軍樂和舞蹈、聲樂、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直接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是一個國家的聲音,執行的是‘軍樂外交’的重要任務。而這次閱兵的特殊性,決定了聯合軍樂團的演奏不僅是軍隊、國家的形象代言,還上升到更高的民族層面,是對民族魂魄的音樂再現和頌揚。你說,我們敢懈怠嗎?”

  的確,在“兩團”駐地,記者感受到的氣息裡除了溽熱的水汽,就是參訓人員的士氣。

  8月7日,合唱團第一次業務考核,4個大隊的12支分隊輪番上場,每隊抽簽演唱兩首曲目。兩個小時后,考核結束,3支分隊榮獲最佳表演獎。

  隊員們休息了,團領導及各大隊領導、分指揮、教歌員們的聯席會議接著召開。合唱團副團長王軍、李成手拿歌譜,就音准、音色、節奏、呼吸、形象等若干問題,一個隊一個隊地進行“會診”。

  這兩個副團長,一個是總政歌舞團原歌隊隊長,在合唱圈裡浸淫40多年,自認為有一雙“挑剔的耳朵”,62歲了,激情依然鼓脹﹔一個是總政歌舞團歌隊現任副隊長、指揮,雖然是個80后,卻曾在俄羅斯留學10年,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指揮專業的博士生。

  “會診”從下午4點一直開到晚上7點,一首一首歌地過,細到一個小節、一個音符,甚至一個氣口。王軍說:“我們的目標是做到世界一流。我們的1000多隊員都是非專業的普通軍校學員,在人聲上我們做到世界一流有難度,但我們絕對要在精神面貌、譜面嚴謹、作品情感上力爭一流。”

  “世界一流”,這是一個多麼激動人心的目標和願景。

  在總指揮張海峰、張治榮指揮棒的點線揮舞之間,聯合軍樂團和合唱團爆發出的電光火石、穿雲裂帛般的樂音和歌聲,將在9月3日全世界的注目禮中完成華彩書寫。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