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人民網>>軍事>>正文

組圖:揭秘我國閱兵史上首次組建的合唱團【5】

2015年08月25日08:16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解放軍聯合軍樂團訓練場景。 中新社發宋吉河

  千人合唱,最講究的就是節奏的穩定。曾擔任大連艦艇學院合唱團兼職團長的經歷,讓節奏感很強的學員陶冠儒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節奏大師”。為了解決這個困擾很多戰友的問題,陶冠儒每次訓練結束,都會利用休息時間為大家一個樂句一個樂句地分析示范。

  ……

  學員們的樣子,在合唱團政委劉程的眼裡,就是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樣子。“我認為,參加合唱訓練就是上戰場,練就過硬合唱本事就是能打仗,圓滿完成合唱任務就是打勝仗。我們的隊員都沒有經過專業的聲樂訓練,入團最初甚至有人連樂譜都認不全。要在短短的1個多月時間裡,從‘不會唱’‘唱不好’變為‘唱得響’‘唱得好’‘唱得美’,需要他們付出艱辛的努力,對他們的戰斗精神、戰斗作風都是極大的考驗和挑戰。欣慰的是,他們攻克了這個堡壘,打贏了這場硬仗。沒有軍人的樣子,誰能做得到!”

  學員們的樣子多種多樣,在記者眼中就是對榮譽的看重和渴望。

  1981年出生的司務長張海方是聯合軍樂團內空軍代表隊最老的“年輕”同志。此話怎講?自1999年當兵入伍,張海方大部分時間從事的是后勤保障工作。2009年是他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他參加了國慶60周年的大閱兵,雖說仍然是制作菜譜、協調食材的司務長,可近距離接觸那些肩扛大號、手提大鼓的軍樂隊員,著實讓他心裡痒痒。回到部隊后,他買了一把中音號自學,還把休假的時間拿出來拜師求藝。如今在聯合軍樂團內,他的專業未必是最好,但那學藝的勁頭一定是最足的,用他的話說,“半路出家,隻為天安門城樓前那榮耀的一刻!”

  都說“奇跡是留給有准備的人”,短笛演奏員張建鑫,一定是那個始終有准備並能夠創造奇跡的人。雖說48歲的他,是年齡最大的演奏員之一,可他卻是第一個把30首曲子背誦得滾瓜爛熟的隊員。不過,兼任聯合軍樂團短笛大聲部部長的張建鑫,還得教會一群非專業的戰士演奏員,有人說:“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他卻很有信心,不僅自費復印數十本短笛基礎訓練教材送給戰士演奏員,而且幾乎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在了基礎較弱的演奏員身上,進行專題輔導補課。這不,最近幾次合練中,短笛大聲部的音准、音色都廣受好評。

  難怪聯合軍樂團政治部主任張太富十分感慨地說:“我們雖然是一支不拿槍的部隊,可訓練不服輸、見紅旗就扛、見榮譽就爭的老傳統,從來就沒有丟過。有道是‘鐵血軍魂,烈火百煉,一朝鋒芒’,對於我們這群拿著長號、短號的文藝戰士而言,亦如此!”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劉玉倩(實習生)、閆嘉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