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當年的小英雄那樣去戰斗 “這把軍號的主人是一位兒童團員,他犧牲時手裡仍緊緊攥著軍號!”盛夏時節,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講解員任霞指著展櫃中布滿彈痕的黃銅軍號,向前來參觀的中小學生講述80多年前那段紅色記憶。隨著“烽火少年”抗日主題展覽正式開展,這座紅色場館,正以嶄新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滿山遍野擺戰場” 烽火檔案 抗日戰爭期間,海陽民兵在艱苦條件下建立地雷加工廠,自己碾炸藥、制造地雷,發明了夾子雷、連環雷等10余種地雷,以及子母雷、頭發雷等30余種埋雷方法,先后作戰2000余次,斃傷俘敵1800余人。 “埋好地雷端起槍,滿山遍野擺戰場。
從“紅色堡壘”到“幸福山鄉” 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阜平縣,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創建的第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是晉察冀邊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晉察冀邊區對堅持華北敵后抗戰和全國持久抗戰起了“堅強堡壘”的作用。
選拔軍士骨干擔任“首席教練員” “復雜條件下實現精細化操作,各戰位號手該如何加強協同配合”“處置突發情況,單元指揮長應重點關注哪些細節”……近日,火箭軍某旅會議室,一場實戰化訓練復盤總結會火熱進行。該旅首席教練員、某營畢班長瞄准官兵在訓練中暴露的短板不足,帶領大家進行剖析反思,拿出改進措施。
以青春之我 赴強軍之約 強軍在召喚,報國正當時。 6月下旬,正值全國高中畢業生填報高考志願,為幫助廣大青年學子深入了解軍校生活,堅定投身強軍事業的信念,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聯合國防科技大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共同發起“青春與青春對話·我們為中國軍校代言”主題活動。
從抗戰烽火中汲取制勝智慧 引言 習主席曾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的重要性。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把游擊戰提高到戰略地位,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創造性地實踐了“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游擊戰法,通過“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靈活戰術,開辟廣闊敵后戰場,迫使日軍陷入顧此失彼、兩面作戰的窘境,為抗戰的最后勝利發揮了決定性作用。